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热潮持续攀升。
近期,又有多家科技企业发布公告 ,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或正筹划港股上市事宜 。仅本周,即有中微半导、利欧股份 、胜宏科技、协创数据、军信股份等发布涉港股上市相关公告。
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 ,截至7月23日,合计有247家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,其中含A股上市公司42家以及5家A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。
“A股龙头企业港股上市热潮 ,其战略动机不仅限于融资渠道拓展,本质上是政策松绑 、企业全球化与全球资本再配置三重宏观力量共振的结果,也隐含着金融安全与全球竞争力的双重考量 。”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受访指出。
全球化的“超级跳板 ”
今年上半年 ,港交所IPO募资额重回全球第一,离不开内地优质标的,尤其是A股市场的“输送”。
当期 ,港股IPO市场的募资额达到1067亿港元(约合973.24亿元人民币) 。其中,A股锂电巨头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,首发募集资金超410亿港元,位居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金额第一位。随后 ,恒瑞医药、海天味业相继上市,募资额也超过百亿港元。
“港交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,对香港IPO市场、资本市场及金融中心定位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,这些政策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端口体现 。首先是借助简化二次上市流程,港交所吸引了大量A股行业龙头 、大体量及高估值公司赴港。”KKG董事总经理张昕对记者指出。
另一端口则体现在针对特定类型企业的政策上 。张昕认为,“港交所通过推出18C、18A相关规则 ,以及引入密交招股书‘科企专线’等几种‘绿色通道’,降低了企业赴港上市的难度,吸引了大量科技型研发公司。这些优质企业的到来 ,活跃了香港市场氛围。 ”
据统计,去年9月至今,合计已有13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 ,其中9家都为科技企业。
眼下,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热潮仍在延续 。今年以来,又有至少46家A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向港交所递表,其中科技股占比超过七成 ,不乏江波龙、亿纬锂能 、中伟股份、先导智能等行业龙头。
一方面,从企业战略层面来看,港股是科技企业全球化布局的“超级跳板”。
何兆烽认为 ,赴港上市可以帮助企业构建“A+H”双融资平台,实现境内、境外两个市场的协同发展,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 ,加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,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。同时,港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,汇聚全球资本与机构投资者。企业通过港股上市可快速提升国际公信力,重塑品牌形象。此外,港股融资所得为离岸资金 ,不受境内外汇管制限制,可直接用于海外建厂 、并购及本土化运营 。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受访也指出:“科技公司偏好港股二次上市,核心在于资本效率与全球化布局,具有融资效率与估值优势、全球化资源整合和业务扩张需求三大考虑。企业通过二次上市可实现短期套利。而港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,有助于触达全球资本、引入战略投资者,并提升海外客户与人才吸引力 。例如,小米、腾讯等企业通过港股强化了国际品牌影响力。同时 ,跨境资金可以进一步支持研发 、并购及海外市场拓展,如比亚迪、中芯国际借助港股融资加速技术迭代。 ”
另一方面,当前港股市场投融资活跃 ,能给予科技企业较好的估值 。
据记者统计,去年9月至今,已在港股上市的9家科技企业中 ,仅三花智控、龙蟠科技受业绩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首日破发,且随着基本面好转,龙蟠科技已经收复跌幅 ,截至7月23日收盘,上市以来的涨幅超过40%。宁德时代的H股估值更是超过A股,形成“倒挂”。
“港股‘闪电配售’机制可快速融资,且港股科技公司估值普遍高于A股(2025年中位数溢价超15%)。”田利辉指出 。
外资积极参与认购
在港股市场为科技企业提供重要国际平台的同时 ,来自内地的优质标的,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,大大提升了港股活跃度。
近期 ,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以及技术突围下中国资产重新定价,外资通过各种渠道重返港股 ,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渠道就是参与内地企业IPO中的基石投资和锚定投资。
基石投资者是指在企业IPO或上市前融资阶段,以约定价格提前认购一定数量股份的机构投资者(如主权基金 、养老金、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等),基石投资人的有无、数量多少及属性 ,对企业能否在香港成功发行和上市至关重要 。
外资基石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和投资占比正连续上升。截至2025年6月30日,2025年在港股IPO上市的公司中,基石投资者占45.2% ,而2023年 、2024年该数字分别为33.2%和31.0%。
以宁德时代H股上市为例,其国际配售占比达92.5%,包括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机构,如中东主权财富基金(科威特投资局)、Mirae未来资产集团、瑞银资管 、橡树资本等23家国际顶尖基石投资者认购 。
7月完成上市的蓝思科技H股全球发售2.62亿股 ,国际发售录得16.68倍认购,引入产业资本、国际资管公司、对冲基金 、区域投资机构及多策略基金等10家基石投资者,包括瑞银、橡树资本等。
“前两年 ,受内外部市场因素影响,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时,能找到的基石投资人类型较为单一 ,大多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基金等。但是从今年年初到现在,我们发现有一些国际的长线基金已经重新回流港股,其投资不仅体现在二级市场 ,还积极参与到IPO基石投资人的份额认购中 。 ”张昕表示。
展望后市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潮将延续。
“目前香港交表的企业中有诸多A股企业 ,同时有相当多的A股企业目前有计划赴港上市 。预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,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将延续。从长期来看,港股能否维持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,以及企业能否通过港股实现真正的国际化突破是关键因素。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程不断深化 ,‘境内产业链+境外资本链’的模式将助力优质企业深度参与全球竞争,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实现跨域式进步。”何兆烽称 。
田利辉也指出,A股科技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是全球化与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。企业需以“长期主义”平衡短期收益与战略价值 ,通过精细化运营规避风险,将港股平台转化为全球化资源配置的跳板。
不过,田利辉也同时提醒 ,赴港二次上市面临估值与市场接受度风险、政策与监管差异、成本与运营压力 、市场波动与竞争四大挑战,“港股运维成本高,需兼顾两地市场复杂性 。应对之策是利用数字化工具降本增效 ,聚焦核心业务。同时,港股受宏观环境影响大,扎堆上市易稀释稀缺性。这需要企业强化核心技术壁垒 ,突出差异化竞争力 ” 。
长宏网-杠杆配资网-专业配资杠杆炒股-专业杠杆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2025年3月24日下午三点A股收盘后,港股科技板块持续走强至四点十分收盘。消息面上,一方面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连续3个交易...
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《求是》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《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...
6月18日(星期三),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: 中国证券报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超80%...
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,纳斯达克指数涨2.06%,标普500指数涨1.81%,道琼斯指数涨1.56%。标普500指数本周上...
首个可叠加国补政策红利的618大促落下帷幕,扫地机器人成为小家电细分品类中的“销量担当”。天猫数据显示,618期间可...
央行公告,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,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,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(MLF)将采用固定数量、利...
记者|张乔遇火锅丸子等速冻食品“一哥”安井食品近日披露了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境外发行上市申请,拟在联交所主...
2025年4月8日至9日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与中日韩(10+3)财政和央行副手会,并代表中...
热点聚焦 中美关系: 玉渊谭天发文详解中美元首通话。其中写道,6月5日晚,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...
对抗阻碍执法、消极应对整改的*ST紫天(300280)6月27日深夜公告,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出具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...
“公司的产品有在人形机器人上应用吗?”在近期的互动平台上,这是电池企业需要解答的投资者问题之一。市场关注的背后,全球人形...
据央视新闻报道,当地时间19日夜间,以色列12频道披露了以色列对伊朗核科学家发动暗杀行动的更多细节。 报道称,以色...
国金证券指出,7月A股迎来自下而上的牛市氛围,市场的火热是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预期共振的结果,情绪改善来自外部环境的积极...
界面新闻记者|邹文榕继1月正式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,3月21日,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:国信...
海洋经济再迎利好。 今天(7月2日)早盘海洋经济概念飙升。截至上午收盘,海洋经济指数涨近6%。消息面上,中央财经委...